近期,中烏之間的農業合作呈現快速發展的局面。7月17日,我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北京會見了烏克蘭外交部部長康斯坦丁?格里先科。格里先科表示,烏克蘭將憑借著肥沃的土地和高效的糧食生產能力積極開展與中國在農業領域的合作。
而在這場中烏農業領域剛剛開啟的合作中,烏克蘭最大的私營農業生產企業Ukrlandfarming(ULF),扮演了先驅者的角色。在7月19日北京舉辦的ULF媒體通報會上,ULF董事長奧列格?巴赫馬秋科(Oleg Bakhmatyuk)先生介紹了烏克蘭在農業領域的強大優勢以及ULF對于開拓中國市場的信心。
據了解,烏克蘭作為世界農產品供應的大國,其農產品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今年烏克蘭的玉米、甜菜糖、雞蛋的價格均為全球最低。且葵花籽油產量居世界第一,小麥出口量居第二,玉米出口量居第三。預計未來5-7年,出口量還將增長2-3倍。
巴赫馬秋科先生強調,農業問題目前不亞于能源問題,正在上升至兩國政治與戰略發展的高度,一旦烏克蘭成為中國的重要農產品供應商,將有助于中國平衡與其他供應國之間的關系。尤其在全球農產品供應緊張的背景下,中烏開展農業領域的合作非常必要。
艾格農業總經理黃德鈞作為此次媒體發布會的特邀嘉賓,非??春弥袨鮾蓢谵r業領域的合作前景以及ULF在華的業務發展,他指出:“ULF作為烏克蘭最大的農業綜合公司,具有充足的土地儲備,在玉米等農產品方面也具備強大的生產能力?!?/p>
據黃德鈞先生介紹,中國在土地、水等重要農業資源方面都面臨嚴峻挑戰,這決定了未來中國農業廣泛參與國際競爭的必要性。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糧食安全,依據目前的相關政策,作為主糧的稻谷與小麥必須自給,玉米基本自給。但中國人口還在持續增長,到2030年將達到頂峰14.8億。同時,隨著城市化與消費升級,中國對食品的需求不斷提高,預計中國食品供應的缺口在2020年將達到7000萬噸到1億噸。
為添補這一巨大缺口,“引進來、走出去”戰略將是一條必然途徑。這一方面要求我們具備競爭能力的農業企業到國際市場上獲取資源。另一方面,我們需要與農業資源豐富的大國加強合作。由于中國在玉米、小麥、大豆、花生等農產品及部分畜產品的生產上,成本都遠遠高于一些農業發達國家,使得我國在大宗農產品方面不具備比較優勢,因而這種國際合作就變得非常必要。
烏克蘭作為全球三大有機黑土壤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在多種大宗農產品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未來能夠與中國形成互補的領域有:玉米、甜菜糖、部分肉類以及葵花籽油。同時,中國作為烏克蘭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商,可以提供農業機械、種子、動物保健品等生產資料,兩國在農業領域合作的互補性很強,合作前景將非常廣闊。
|